当前位置: 主页 > 建站学堂 > 创业经验 >
专访刘洲伟:创业像跑马拉松,必须死撑!
技术文档    来源:

文 | 石慧

编辑 | 杨洁

40多岁的男人是什么状态?是四十而不惑,还是面临中年危机?放在刘洲伟身上,他似乎也经历过一段思考与迷茫。

2013年,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、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创始人刘洲伟宣布辞去全部职务,投身新媒体创业。他当时自嘲:“老狗玩玩新把戏,不成功也不必成仁。朋友们多支持一个资深新闻屌丝,还有梦。

由于在传媒圈的江湖地位,刘洲伟下海注定低调不了。但接下来的三年,他鲜少曝光,几近沉默。这难道又是一个媒体人转型、创业而后被拍在沙滩上的故事吗?

但是,刘洲伟还是回来了。最近,他带着自己打磨了两三年的公牛炒股APP重回公众视线。45岁的他,没被中年危机淹没,仍然喜欢折腾,但他一样会焦虑。媒体人跨界的热潮背后,他做好准备打一场持久战。

与雷军的共鸣

刚离开报社时,刘洲伟并未想好要做什么项目。他到处去看,还断断续续在硅谷待了半年,终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看出了点商机。而其中一些模糊的想法和雷军产生了共鸣。

2014年上半年,两人在聊天中,提出了一个设想:推动国内投顾市场从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变,让投顾和分析师直接服务于个人,向个人收费。这个市场潜力极大,也是传统券商基金巨头留下的空隙。思路日渐清晰后,公牛炒股于2014年7月份成立,并获得了包括雷军的顺为资本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,目前已在进行 B 轮融资。

不少同类炒股APP涉猎广泛,而公牛炒股专注A股市场。刘洲伟认为,做产品一定要专注。最初公牛也想过囊括美股、港股,与各方的谈判也到了最后关头,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其砍掉。“轻装上阵,不然跑不快。”刘洲伟说,“美股市场也不够大,能炒的股票就那几支,关键在于中国普通中产阶级和白领炒什么股。

2014年10月,公牛炒股上线,不久后便迎来了牛市,现在看来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。那时算是赶上了风口,顺势而为,以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,让刘洲伟感觉“很过瘾”。借力牛市,公牛用户交易活跃,但在线时间短,相互交流少。而当时间推移,A股市场开始下跌后,公牛却意外地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熊市促进用户交流欲望大增,社区活跃度提高。“市场不好反而更是机会,用户更需要投顾。”刘洲伟大笑,“熊市时股民更活跃,像个悖论。”

到了2015年12月,公牛用户突破了1000万。目前,公牛的注册用户数达到1500多万,日活跃用户数80万,峰值活跃200万。2016年4月,公牛炒股在数据机构AppBase公布的泛金融APP中排名第15,第一名是支付宝钱包。

模拟炒股是公牛的最初功能,也为它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。模拟炒股一方面吸引了股市小白,另一方面也抓住了民间高手,后者被刘洲伟称为“牛人”。公牛的运营团队会给模拟炒股大赛的佼佼者打电话,说服其转为投顾。现在,公牛上最受欢迎的牛人拥有近30万粉丝。

通过模拟炒股,公牛收集了大量用户个性化数据,包括持仓情况、风险偏好等,这样,公牛就能通过算法匹配相同类型的牛人和普通用户。

目前,牛人在平台上还没有获得个人收入。在刘洲伟看来,他们现在和粉丝建立信任是最重要的,要等到合适时机再收费。牛人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圈,而不是什么都懂的万金油。

公牛也搭上了直播这趟火爆的列车。为更好地服务粉丝,帮助牛人转化为职业投顾,公牛计划最快在6月底上线“财经直播间”功能,建立分类直播间,导流用户,满足股票点评、问股等各类需求。

等待春风

创业不到2年,公牛已有近80人的团队。现在,刘洲伟像个产品经理,参与打磨产品的每个细节,“磨了两三年,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不适应”。

相比当年掌舵媒体,如今刘洲伟压力大了很多。他最大的压力在于“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”,但是他知道,要为自己的所有决策负责,要找到市场,然后集中所有精力资源往下打。谈到这个时,他像在自言自语:“还有别的选择吗?”

刘洲伟还有一部分焦虑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。在做公牛炒股之前,刘洲伟也曾设想过做比特币的在线导流网站比特金融。据媒体报道,2013年11月,比特金融曾发起大规模招聘,但随后央行宣布比特币在中国为“非法货币”。所幸产品初创,损失不大。

刘洲伟很清楚,创业会遇到太多坑和不确定性,但45岁的他还是想创业。他的很多老部下,当下都在担任大公司高管,早已实现财务自由。但刘洲伟就是不想在别人手下干。“不想再做一颗螺丝钉,即使它很大很重要。也不是为了挣钱,是人要有这份经历,俗点说,就是自我实现。”

刘洲伟希望,未来一两年内公牛能在存量市场上领先。现在,公牛借助已积累的海量金融数据,以及大数据、机器算法、云计算、量化投资策略等技术,研发了智能投顾,也就是机器人投顾,接下来,这也是公牛即将长期投入的业务。

智能投顾的最大特点是,投资模型和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匹配之后,即由机器去执行这个策略,没有人性弱点和情绪干扰。刘洲伟认为,这是未来的趋势。

公牛一边在内部测试磨合智能产品,一边等待市场上行、适合推出的时机。

刘洲伟估计,仅股票投顾就有1000亿市场,加上ETF 基金、货币基金以及固收类产品等,市场会更大。买方投顾和投顾智能化的市场如果正式启动,每年都能带来几亿收入。刘洲伟预期,明年公牛的收入就能过亿。

他更长远的想法,是通过智能投顾,为中国人提供大类资产配置方案和不同投资组合模型。

但这也需要等到用户投资意识提高,收益预期趋于理性。刘洲伟说,这还要很长时间,“我不知道要等多久。但如果要去做,可能也挺快的”。

他记得,当年马云第一次举办西湖论剑,请来的人似乎都比马云牛。彼时网购前途不明,马云也曾困顿过,但是忽如一夜春风来,消费风向一旦变化,就势不可挡。

有时候确实应该等春风。”刘洲伟说,他正在边等边做着准备,期待着智能投顾春风的到来。

老龄创业新贵的时机与方向

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,刘洲伟说,自己“出来晚了10年,2003年就应该出来创业,那时候肯定会选择互联网”。

和刘洲伟同一代的很多媒体人,于此恐怕都心有戚戚焉。

比如财经媒体大佬秦朔,于2015年6月辞去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总编辑职务,10月推出自媒体创业项目“秦朔朋友圈”,近日又设立基金专门投资新媒体创业项目。今年,秦朔已48岁。

刘洲伟也45岁了,堪称“老龄创业新贵”。年龄是这批人绕不过去的问题。而现在的创业群体显然正趋向年轻化。据《北京青年报》报道,北京市海淀区调研发现,30-40岁是青年创业者最集中的年龄段,受调查者平均创业年龄为31.53岁,20-30岁年龄段也占据了40.50%的份额。

更具挑战性的是,刘洲伟还选择了彻底转行。

有的媒体人转型不转行,仍在从事新媒体创业,深耕内容。如原《凤凰周刊》主编黄章晋2013年创办“大象公会”订阅号,主打“最好的饭桌谈资”,坚持输出优质内容而不考虑盈利问题。前《南方周末》编委、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2010年创办雪球财经网及旗下两个子网站(i美股、i港股),现在雪球已成为对股市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。

当然,转行的不止刘洲伟一个人。2008年,前网易总编辑李学凌推出YY语音,2012年YY语音的母公司欢聚时代登陆纳斯达克。

刘洲伟说,对于他这样转型的创业者而言,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方向,并将其落实到一个产品上。

现在,他每天8点来公司,晚上10点才下班,天天面对的都是公司里的事,运营、技术、协同等各个方面都得管。离开媒体3年了,刘洲伟说,如果没人提醒,他早都忘记了自己“媒体人”这个身份。“我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。媒体人创业跟其他人一样,没什么特殊,你就是个创业者的角色。”

疲惫到极点的时候,刘洲伟不只一次想过停下来,干脆不做了。但第二天,他就平复情绪,给自己充好电,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新的战斗。

有一次,刘洲伟太焦虑了,给一个创业的前辈发微信诉说:“创业会多次陷入绝望,但有时又会感觉很有希望,很亢奋……这种状态对创业者来说是不是正常的?”对方告诉他,这太正常了,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,你觉得有希望的次数要比绝望的次数多那么一次。如果多出来的这一次,你坚持做下去,就会成功。

刘洲伟说,创业像跑一场马拉松,必须死撑下去。我们问“如果这次创业失败怎么办”,他回答:“我哪有空去想成不成功、不成功怎么办。现在我只有全身心投入去做,而不去想。

本文作者i黑马,i黑马原创。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(ID:iheima)授权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南光商务大厦2-1114    Email:s@szhv.cn    Tel:0755-86176995    中国 · 深圳
Copyright © 2006 -2021 深圳汇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 粤ICP备14062458号


热线电话:0755-86176995